画廊入口

《但在青山中 云深有知处》为学三问(评著名画家魏云飞四)

事实上之所以而围绕魏云飞作品的学术讨论会如是热烈,是因为其以作品实践引发并作答了的三个于中国山水画坛内一直备受热议的问题。

 

俗雅可为定式?

 

《说文》载“俗,习也。”,意概人们普遍流行的习惯与做法。所以《荀子乐论》中“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的“平凡";陶渊明《归园田居》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世俗";《汉书·刑法志》中“孙卿之言既,又因俗说而论之"的“流行",皆为中性。而苏轼《于潜僧绿筠轩》中的“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才是“庸俗"。由此可见任何“俗"因素里都有接近平实的一面,这就要考量艺术家如何将其抽离出来的功夫。美术史上,青绿始为山水之发端时,以金碧之富丽辉煌呈现山河之正大气象,于唐至宋皆为审美主流。而即便是以今天的审美标准再去翻看唐宋时期的青绿山水作品,便如我们置身磅礴瑰丽敦煌壁画,抑或赏玩浑厚斑驳的商代青铜一般,艺术本身的强大感染力很难会让滋生出“俗"气之感。所以在魏云飞看来,青绿归为俗品,一方面有审美标准的变化原因,另一方面也存在着画家用色不当,使青绿风貌沦为庸俗。

事实上,“雅俗"以文人画审美而成评价标准的思维定式,与我们长期的美术教育习惯不无关系,“于学画之初‘雅俗',界定都是比较明确的,老师们会说金农、‘南北宗论’、‘元四家’,格调为高,是雅”——这种默认文人画的审美原则统领绘画史的标准的观念,可以说是忽略了文人画仅是中国美术史博大精深的蕴涵中的部分这一事实。所以当魏云飞饱含浓郁院学正统的书卷文气的青绿山水作品出现于画坛时,便很好地唤回了人们对这一事实的认知,于是不得不将长久以来思维定式中的“雅俗"观念分开而置。而魏云飞之所以于此点上能收获不少认同,是因为其“重置"的界定概念并非是平地拔楼,而只是将我们拉回至宋代绘画的审美标准-----空淡、虚灵、程式化强的水墨的不一定就是“雅"明艳、工细、制作性强的青绿不一定便是“俗"。而是要适景而置,以最恰当的形制处理最自然的风貌,笔墨真诚、意境真切便会获得“雅俗共赏"艺术和谐,而附庸风雅的矫揉造作,甚至要比“俗"更庸俗。“譬如绘太行,明明是苍凉悲壮、磅礴大气,却还要静幽空灵、清风云淡便不是自然的优雅,而臆造的媚俗"所以对雅俗的概念界定,不可流于任何表现的形制、条框、样式,而是于表现之前内涵、审美、情致。

魏云飞的画作提醒了我们:一幅国画作品里最为首要问题并不是“雅俗"之界的问题,而是笔墨真诚与否的问题。“很多时候,作品之所以不能打动人,并不是因为笔墨不够华丽,而是艺术传达的情感不够真实。”所以主次不分的结果就是出现了部分艺术家作品为了“避俗"而呈现了“避世"的效果一一一不敢重色、不敢刻画、不敢描绘,那便就失去了绘画本身的意义。

 

色彩可为笔墨?

 

大多数追求高度程式化笔墨形制文人画家认为色彩仅是笔墨的附庸,尽管“墨分五色",但整体的色调毕竟单一,所以在那段相当长的文人画占据美术进程主流的时期,中国绘画的色彩性受到了巨大削弱。近现代时期,以海派职业画家为首艺术家大师们重新将中国绘画的审美轨迹推向了色彩丰富的方向。而当代美术期,五彩缤纷的西方艺术与当代艺术不断推动着色彩斑斓的审美趋向。这也便是青绿山水为何得以在当下“好繁、喜色、爱精和注重时代性"审美接受趋势中,重新成为审美潮流。这便直接引发了长久以来画坛一直争论的问题之一,色彩可否具备笔墨的形制。这也便是魏云飞以最大的实践成果交出答案。魏云飞于青绿山水新作中尝试以色带墨,彻底颠覆了色彩为笔墨附庸的绘画习气,墨可分五色,色便可分五彩,于是平涂晕染就满足不了色墨并重理念下的艺术表现,于是魏云飞尝试以色为皴、以色为线,进而以色为笔墨,大大丰富了传统笔墨语言,全新的色墨搭配形式便给了作品以全新的表现空间,这便是魏云飞得以个'性鲜明的绘画面貌的原因之一。而这一创新就意味着魏云飞要重新考量青绿山水的构图、布局、设色、留白、景致搭配、山石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呈现形式,既要配合色墨创新所构建起来的新的视觉机制,又要置其于传统的意境、气韵、格调、蕴涵等体系之中而无违和。这也便是实践成果的魏云飞作品得以“古意新貌"的前提。

 

青绿可为文人?

 

事实上“古意新貌"的实质,便是魏云飞画作得以自然地传达与发散出浓郁的文人情怀与时代气息。在体悟绘画传承精义,继承山水文脉精神,深得正统美育积淀的基础上,在破除“雅俗"的定式,革新色墨的关系,挖掘传统的精髓之后,魏云飞以“诗意之复古、文人之气度、院学之风范、时代之新貌"的实践,成功将当代青绿山水置于现代文人化的语境之中。山河锦绣里,设色高贵明快;河山盛装下,画面雍容儒雅,一派文人雅致中,书卷之气与盎然古风扑面而来。

时代的发展早已将审美的习惯与文人的内涵赋予了新意,在魏云飞看来青绿山水于当下就更亲近与契合当代人们生活追求富足、向往和平、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所以如何以青绿山水的形式与面貌,表现当代人的思想情怀与精神状态-----对生活的感受、对传统的理解、对时代的思考,便是魏云飞作品尝试突破与解决的问题。事实上当我们能于魏云飞作品中读出纯净心灵的气息,进而唤回我们对传统美学的亲和以及对传统精神的回归之时,便标志了其已然具备高度当代艺术作品的文化气质。尤其是当代快餐文化泛滥、信息爆炸冲击、压力情绪浮躁的社会生活环境下,这样的作品能送出一丝恬适安逸、宁静致远、洗涤心灵之感。人们浮躁的思绪可以置身作品中的锦绣山峦,踏着小桥流水步入深山古寺,可行、可望、可居、可游一番,进而情致得以放矢、心灵得以安适、情感得以升华,唤起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向往、对艺术真谛的共鸣,难道不是现代文人画应该具备的社会效性与现实意义。

“美术史观"的判断原则中衡量当代画家重要的一条标准便是“是否引领或代表所处时代的审美潮流与艺术风尚"。当代书画既然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造就,就必然要服务于这个时代的精神,而当代艺术家的首要责任之一,就是要以契合时代精神的绘画作品,呈现这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与生活面貌。所以审美潮流与艺术风尚实质,就是这个时代人们的集体精神诉求。那么以契合当代人们精神状态为创作前提的魏云飞青绿山水作品,自然得以在诠释与代表审美潮流的方向上领先一步,随着艺术圈对“当代青绿山水文人化进程"的不断认同,处于推动进程中坚力量位置的魏云飞,自然会受到更多的认可与关注,那么魏云飞就有很大的希望最终得以担当起引领与代表时代艺术风尚的重要角色。

汉高祖于《大风歌》中咏“大风起兮云飞扬"希望眼下正在涌动的青绿新风能最终成为这个时代标志性的审美潮流,相信届时“青风起兮云飞扬"结果,便是艺术家得以于时代美术进程中留下一笔青色。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文化部《艺术市场》杂志副社长兼副主编)

 

 

2020年3月11日 16:52
浏览量:0
收藏
首页    艺术资讯    《但在青山中 云深有知处》为学三问(评著名画家魏云飞四)